[品牌新生] 什麼都能談,唯品質不能妥協的大同醬油

http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view/id/36698

成立於民國元年,大同醬油是西螺最老牌的黑豆醬油工廠,為了留住阿嬤的味道,無論時代怎麼改變,
推出多少新產品,它一定保留老配方醬油。而今老店傳承到第五代,年輕人更帶著創意,闖進世界的舞台。

大同醬油的起家完全是誤打誤撞。第一代的陳成原本是賣肉圓的,每天挑著2、30公斤的擔子四處叫賣,
無奈肉圓卻賣不好,客人寧願單買沾肉圓的米醬。陳成超級苦惱:「我的肉圓有這麼難吃嗎?」
老主顧卻安慰他:「不是肉圓難吃,是米醬太好吃!」所謂米醬,就是醬油加了糯米及其他原料熬煮而成,
也就是如今我們熟知的醬油膏。豁然開朗轉賣米醬的陳成,不只為家族事業起頭,更成為台灣醬油膏始祖。

大同醬油第五代曾士豐
(圖說:第五代的曾士豐用在國外學習的經驗,規劃「黑金釀造館」、「黑金家族」公仔,
更努力參賽,勇奪國際獎項,把台灣黑豆醬油帶向全世界。圖片來源:郭涵羚攝影)

第二代陳丁源接手後,創辦「源發醬園」。那是個家庭式工廠,陳丁源把釀好的醬油放在大木桶裡,
跟賣肉圓一樣擔到廟口一杓一杓賣。等到有柑仔店跟大玻璃瓶可以利用後,就到柑仔店寄賣。

儘管如此,農人忙碌時,還是沒辦法常常出門買醬油,陳丁源每個月會把醬油送到農人家裡,
農家門戶不鎖,他直接進到廚房巡,醬油用完了,他就補上一瓶,用粉筆在牆壁上畫線、註明日期,
稻子收割賣錢後才收帳,互相信任,從不爭吵。那是個美好年代,人心很樸素,一點點都不貪,
商人老實、農人老實,吃進嘴裡的食物也實實在在。

陳丁源生意越做越大,最後更引進昔時的大腳踏車「孔明車」來送貨。陳丁源靠孔明車把生意擴展到雲林。
民國元年,陳丁源把源發改名為「大同醬園」。

民國30年代,大同醬油傳到第三代曾漢坤,孔明車變成日本進口的三輪貨車,
很快地就讓大同醬油走出西螺,成為全國性商品。別小看那台三輪貨車,當年買一台二手車要兩萬元,
而西螺工廠700坪的土地也不過才600元。

民國52年,大同醬園正式改名為「大同醬油罐頭食品公司」,把大同醬油從家庭式代工,
轉變為專業釀造工廠。大同醬油的招牌不只是西螺鎮的地標,連大同路都是因為工廠名稱而命名。
大同醬油也經營起門市,平均每天有300台遊覽車停靠,造成縱貫線大塞車。那是大同醬油最風光的時候。

不捨棄老配方

沒想到曾漢坤突然罹患肝癌驟世,剛退伍的長子曾朝勤才28歲,次子曾錫昌才21歲,
兩兄弟年紀輕輕就接下公司重擔。民國70年代崛起的化學醬油,對大同醬油帶來很大的衝擊。

從小跟著父親到處收帳、洗醬油瓶的兩兄弟面對變局,仍然堅持:「老味道不能改,一定要做黑豆醬油,
老配方更不能捨棄!」這樣的信念說來簡單,背後卻是一連串的挑戰。

黑豆是很有個性的豆子,生長條件嚴苛,價格高昂,每公斤黑豆售價大約50元,黃豆只要15元。
兩者在釀造的時間上更天差地遠,大同用老甕釀造,每一甕都要180天以上,黃豆醬油只需要兩天就可以完成。

曾家兄弟用空間換取時間,把廠區擴建,光是甕區就1千坪,超過3千個陶甕,
確保每日可以生產1萬5千瓶醬油。他們也引進現代化機器,縮短後段裝瓶的時間。

大同醬油在產品線與經營上更做了調整,他們不只生產老配方醬油,還研發新產品。
柳丁過剩時,大同醬油收購大量柳丁,耗時3年研發出柳丁醬油。同時也研發出健康養生的紅麴醬油,
在日本很受歡迎。

另一款更經典的逸品則是「契作黑豆醬油」。西螺的水、糯米與黑豆,造就了西螺成為醬油的故鄉。
然而黑豆種植不易,農夫們紛紛轉種其他作物,醬油廠商只好從國外進口黑豆。
大同醬油卻決定跟農夫契作,生產出「本土契作黑豆醬油」,由於成本過高,
是目前大同系列產品中最高價的產品。

經營上的調整則是聘請專業經理人,讓大同醬油打破家族經營的慣性。
廠生產線也委託廠長來控管,每一批醬油的品質都要再三確認。

從台灣闖向世界

老品牌傳承到第五代,困境更大。化學醬油襲擊、市場配置改變、台灣外食人口變多,都是前人想都沒想到的。
在一般超市,黃豆醬油只要幾十元就可以買到,方便又便宜,黑豆醬油成本卻要好幾倍,
一瓶售價動輒上百元,家庭主婦很難入手。黑豆醬油一定要另謀出路。

大同醬油目前的日產量仍然維持在10到15噸,雖然不少,但與昔日光景相較,獨占市場的霸氣已然削減。
第五代曾士豐卻話鋒一轉:「我們要傳承的是飲食文化啊。」

「我們什麼都能談,唯一不能妥協的就是品質。」
曾士豐說:「藍寶堅尼從來不會因為它太完美而苦惱,只要做到完美,成功自然會來找你!」

曾士豐才35歲,已經在世界遊歷一圈。身為第五代的長孫,曾士豐從小就被嚴格管教,
也許是為了反彈,他皮得不得了,所以很小就被送去新加坡,然後又去法國、英國學藝術。
20歲以後他終於認命,在澳洲取得企業管理學位,回台灣後,一邊在大同企業磨練,
一邊攻讀企研所與生物科技研究所。大同醬油的歷代子孫們要進入家族企業,都必須從基層做起,
他也不例外。他在大同的第一個工作是掃廁所,磨練夠了才讓他學做醬油。

曾士豐說:「我可以跟企業後代分享接班心情。前三年忍受我,手腳完全無法施展,
看見自己在專業領域的歷練不足;第二個三年要接受我,熟悉作業流程後,明白代代相傳的潛規則;
第三個三年要喜歡我,對產業熟悉了、長輩放心了,手腳才可以施展。」

在英國很喜歡逛博物館的曾士豐,一手打造「大同醬油黑金釀造館」,把昔日阿祖、阿公留下關於醬油的一切,
都擺在館裡,包括陳丁源挑醬油的木桶、第一個手做玻璃醬油瓶、掛著牌子的孔明車等。
十來位解說員也由曾士豐一手訓練。

他不找明星代言,反而設計黑金家族公仔,有「O'ruru」、「O'mama」、
「O'gimgim」、「O'soso」,每一隻公仔的名稱都黑漆漆的,樣子也像黑豆,超級可愛!
曾士豐更發行《豆油報》,報導醬油的故事與食譜。

曾士豐還設計「四季賞味」禮盒,四瓶醬油分別是春夏秋冬開甕,瓶身的設計輕巧、
不滴漏,讓主婦們好使用。這款設計是醬油品牌中少有的貼心,獲得德國iF設計大賞。
減鹽40%的「秋賞蔭油膏」,更獲得比利時ITQI風味大賞兩顆星。

曾士豐腦中點子不斷,不只有堅持傳統的老配方醬油,還研發出黑豆家族手工肥皂、
O'mama豆乳系列保養品,以及黑豆零食,跳脫以往單一醬油商品,試圖找尋更多出路。

老品牌的香氣,用一種活潑現代的相貌飄香到國際上,也為品牌找到新出路。
曾士豐說:「我常常在想,要怎麼邁向下一個百年,無論如何,我們做醬油不可以讓祖先蒙羞,讓後代為難。」

黑金釀造館裡收藏了大同醬油珍貴的文物與相片,彷彿是台灣歷史的縮影。
圖說:黑金釀造館裡收藏了大同醬油珍貴的文物與相片,彷彿是台灣歷史的縮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tung1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